传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年少时体弱多病,夏天因为脾胃弱而饮食不消、食欲不振,冬天则因为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、咳嗽,请了许多大夫也未能根除。直到苏辙过了而立之年,他经常服用茯苓,一年之后沉疴尽除。后来他写下《服茯苓赋并引》一文。 茯苓,又名松腴、不死面,为寄生于松树根下的腐生真菌,味甘淡,性平,入心脾肺肾经,具有利水渗湿、健脾和胃、宁心安神的作用。 古代把茯苓列为上品,有安魂养神、不饥延年的作用。在魏晋时期,茯苓就被当做养生佳品,王公大臣们常用茯苓与白蜜同服。而清宫中,慈禧长年让御厨为她制作茯苓饼食用,其药用价值最好的当属云南出产的茯苓称为云苓。茯苓因其药用部位不同,而有不同的名称和功用。如赤茯苓利湿作用强,治疗小便黄赤、尿涩痛;茯苓皮其利水作用较好,用于治疗水肿、小便短赤。(文/夏珊珊)